結構主要由型鋼和鋼板制成的鋼梁、鋼柱、鋼桁架等構件組成,采用硅烷化、純錳系磷化、水洗烘干、鍍鋅等除銹防銹工藝。部件或零件通常通過焊接、螺栓或鉚釘連接。由于重量輕、施工簡單,廣泛應用于大型工廠、體育場、很高層建筑等領域。
鋼結構的設計首先是數據的選取,比較常用Q235和Q345。其施工縫的分析有哪些?
1.組件不計算在內。一般來說,為了便于工程設計,主體結構采用單一鋼種。強度起控制作用時可選用Q345,穩定性受控制時應選用Q235。在構件設計中,現行標準采用彈塑性法進行截面驗算。這與結構內力核算的彈性法不符。
2.節點設計。節點漏鋼是鋼結構設計中很重要的內容之一。在進行結構分析之前,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和判斷連接方式。通常的情況是,畢竟設計的節點與構建分析模型時使用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,這是需要防止的。
3.具體設計。焊接:焊縫的尺度和方法有強制性規定,應嚴格遵守。焊條的選擇應符合所連接金屬原材料的習慣。焊接設計時,焊縫不得任意放大,焊縫的中心應盡可能靠近被連接構件的中心。
此外,還應校核螺栓孔處腹板的凈截面抗剪承載力,承壓高強度螺栓的連接還應校核孔壁壓力。
框架柱腳板水平度差,地腳螺栓不垂直,基礎施工后預埋地腳螺栓水平誤差過大。安裝后柱子不在一條直線上,錯開,使房屋外觀難看,給鋼柱安裝帶來誤差,影響結構受力,不符合施工驗收規范要求。